喜報!公交集團王付先獲十堰市
第八屆道德模范提名獎
??
9月6日,十堰市第八屆道德模范頒獎儀式在市傳媒中心舉行,市公交集團62路公交駕駛員王付先榮獲第八屆道德模范提名獎。??
王付先,今年50歲,市城市公交集團駕駛員。2019年8月29日,十堰晚報和秦楚網以《鄂C92268,今天必須上頭條!》為題,報道了王付先的事跡,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頭條推送、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也先后轉發報道,全國網友紛紛點贊,王付先被譽為深山公交“擺渡人”,獲評全國“最美公交司機”。
??
結緣 堅守八年不忘初心
??
2014年,作為精準扶貧項目,我市開通十堰火車站南廣場至賽武當自然保護區的62路公交車。由于線路長,駕駛員必須每晚住在山里。王付先主動擔此重任,成為這條深山公交線路上唯一的司機。
??
62路線雖然偏僻,但沿途居民多,該線路覆蓋茅箭區埡子居委會、百二河村、大川村、東河新村、陽坡村、營子村、小川村等8個村鎮,承載著服務沿線8000多村民的出行任務,道路崎嶇,駕駛任務繁重艱巨。起初62路剛開通,安排的是兩車對發,可運營一段時間以后,乘客很少,就剩下了王付先一輛車。
??
從那以后,一人、一車,就在這山路跑到了現在。
??
每天早上7點,在檢查確認車況后,王付先準時從賽武當風景區發車前往火車站南廣場。下午5時30分,又準時發車返回賽武當,平時一天往返一趟。周末則會增加一趟,方便村里住?;丶业膶W生和進山游玩的市民。為了第二天一早能準時發車,王付先晚上就睡在山里,每天吃飯由家人送到車站。與家人聚少離多,成了一種常態。其實常年節假無休本就是公交人的常態,王付先妻子和兒子也都是公交人,也都非常理解他。
??
住在賽武當景區里,深山里只有王付先一個人,半夜經常聽到野獸叫,頭兩年真有些害怕。后來在公司領導和村委會的關心下,王付先搬到了小川村村委會旁,居住條件好多了。
??
或許有人會問,王付先就沒有想換條線路嗎?起初王付先也想過,但在這條線路上跑了八年,和村里的鄉親們越發熟絡,跑得久了,他舍不得這群“忠實”的乘客了。并且,當初公司信任王付先,他不想辜負了公司的信任。
??
??
真心 優質服務將心比心
??
行駛在曲折的山路上,王付先按規定速度行駛,講究一個“穩”字。雖然是循環往復走著同一條路,但他謹慎對待每一次出行,從未超過速。跑通村公交山路,雨雪天氣要格外注意,尤其是經過有塌方隱患的路段,他都要減慢速度觀察,確認沒問題后,再緩速通過,自進入公司以來,王付先從沒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及服務投訴。
??
乘坐62路公交車的乘客,大多是小川村、營子村、馬家河村、鍋廠村等沿線村民。每天不論是從賽武當出來,還是從火車站南廣場發車,村民們都會早早地等著上車。五年下來,熟面孔越來越多,每次上車他們都會向王付先親切的打招呼,看到一張張熟悉的笑臉,王付先發自內心的高興。
??
58歲的姜天云是62路的??椭?,他在小川村經營一家農家樂,每次到城區采購,都要坐王付先的車。他告訴王付先,以前沒有通公交,每次出山采購都耗費巨大,以前坐中巴費用高不說,返程時大包小包,中巴車都不愿意拉?,F在好了,62路開通了,不僅準點,還很便宜,幫了他家大忙。
??
佛頁巖站有位50多歲雙目失明又患有糖尿病的老陳,他也是62路線的“熟人”。每周三和周六老陳和他愛人都要坐公交去城區做透析。所以每當王付先經過他家門口,都按喇叭,提醒車來了,還幫著攙扶他上下車??紤]到老陳身體不好,王付先總是放慢速度,盡量平穩行駛。老陳雖然看不見,但每次下車時,都會對著駕駛室的方向,向王付先招手道謝。
??
馬家河村的楊家學老人,今年81歲了,他腿腳不方便,每天都要到城區去扎針。他家正好住在路邊,為了方便他出行,每次王付先都停在他家門口,接他上下車,這幾年下來,兩人形成了默契,只要王付先按喇叭,老人就知道是王付先來了。
??
類似這樣的經歷在王付先行駛途中還有很多很多,也正是這些溫馨難忘的人和事,讓王付先和這條線路結下了難以割舍的感情。
??
??
信任 鄉親們的貼心“快遞員”
??
2014年,隨著網上購物的興起,賽武當沿線的村民也體會到網絡購物的便利,但苦于賽武當位置偏僻,沒有快遞公司愿意送件上門。
??
2016年,公司決定把62路線打造為“精準扶貧愛心專線”,為沿線村民提供免費送快遞服務,王付先就把司機座位的后方區域設為包裹專區,每天大大小小的包裹在這里填滿了空間。從日用生活品到種子、樹苗,無所不有。
??
有件事,王付先一直很自豪,那就是多年如一日的準點到站,每趟車準時出發,一般到達每個站點的時間與標準時間前后不超過五分鐘,很多當天有包裹的村民都會按時去公交車站取件。很多包裹的收件人也會直接寫“公交公司王付先代轉某某收”,現在王付先只要一看包裹上的名字就知道應該在哪個公交站由誰取件。
??
不知不覺間,王付先成為鄉親們的義務“快遞員”已有6年了,經他手成功送達村民手中的包裹已經有數萬件。從起初的每天零星幾個包裹,到后來一天送幾十個快遞,王付先座位后面的空隙從沒空過,那一份份包裹承載著村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而王付先和62路公交車很幸運地成為了橋梁。每次看到村民收到快遞后,滿臉笑容的樣子,王付先都感覺特別開心和滿足。
??
王付先常說:盡管通村公交和“快遞員”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只要能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只要大家需要我,我就會一直把62路公交車跑下去。
??
62路這輛行駛在大山深處的公交車,架起了村民與外界連通的橋梁,王付先就是這座橋梁的守護者、擺渡人!
??
??